1.标本馆介绍:
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已有80多年历史,保存着21万份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其中动物标本近6万份。标本馆现展出动植物标本6600多种,有一级保护动植物标本55种,二级保护动物标本105种,其中鸟类标本约50种,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已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了让大众了解动植物标本相关知识,现联合122cc太阳集成游戏“万物含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推出“湖师标本馆”系列鸟类标本知识,以期为大众服务。
卡片:
鸟介绍:
蛇雕(Spilornis cheela)是属于隼形目鹰科蛇雕属,是大中型鹰类。其别名是蛇鹰、蛇鵰、白腹蛇雕、冠蛇雕、凤头捕蛇雕,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无危(LC)和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动植物标本馆现存蛇雕两件,一件1985购于福州,另一件蛇雕1986-1987年采自湖南永州都庞州,由邓学建,叶贻云老师制作。
图1: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动植物标本馆蛇雕标本
3.
古时人们称蛇雕为鸠
鸠虽食毒蛇
但自身无毒
却有“饮鸠止渴”典故
实在误会
强劲有力的翅膀
跗跖上覆有的坚硬鳞片
使它成为现代“捕蛇王”
4.为何叫它“捕蛇王”:
蛇非常灵活,是一种难以捕捉的动物,如果是毒蛇,还有一副难以抵御的毒牙,更使很多进攻者望而却步,因此专门以蛇为食的动物并不多见。而在蛇雕的跗跖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像一片片小盾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够抵挡蛇的毒牙的进攻;它的身体上长着的宽大的翅膀和丰厚的羽毛,也能阻挡蛇的进攻;它的脚趾粗而短,能够有力地抓住滑溜的蛇的身体,使其难以逃脱。所以当蛇被擒获之后,很难对蛇雕进行反击,这就是蛇雕能成为捕蛇能手的主要原因。
由于捉到蛇后大多是囫囵吞食,不需要撕扯,所以蛇雕的嘴没有其他猛禽发达。但它的颚肌非常强大,能将蛇的头部一口咬碎,然后首先吞进蛇的头部,接着是蛇的身体,最后是蛇的尾巴。在饲喂雏鸟的季节,成鸟捕捉到蛇后,并不全部吞下,往往将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边,以便回到巢中后,能使雏鸟叼住这段尾巴,然后将整个蛇的身体拉出来吃掉。
图2:蛇雕捕蛇
5.主要特征:
蛇雕前额白色,头顶黑色,羽基白色;枕部有大而显著的黑色羽冠,通常呈扇形展开,其上有白色横斑。上体灰褐至暗褐色,具窄的白色或淡棕黄色羽缘,尾上覆羽具白色尖端,尾黑色,具1条宽阔的白色或灰白色中央横带和窄的白色尖端,翅上小覆羽褐色或暗褐色,具白色斑点,飞羽黑色,具白色端斑和淡褐色横斑。
蛇雕喉和胸灰褐色或黑色,具淡色或暗色虫蠹状斑;其余下体灰皮黄色或棕褐色,具丰富的白色圆形细斑。翼下覆羽和腋羽皮黄褐色,亦被白色圆形细斑。虹膜黄色,嘴蓝灰色,先端较暗,蜡膜铅灰色或黄色,跗蹠裸出,被网状鳞,黄色,趾亦为黄色,爪黑色。
图3:蛇雕的外形
6.生活习性:
飞行时常选择晴朗的天气,单独或小群随上升热气流旋至空中展翅翱翔,此时稍向前倾的宽长双翼下,一白色横带清晰明显,并发出嘹亮上扬的长呜哨音“忽溜...忽溜...”,为野外辨识主要特征。气候不佳时甚少活动,常停栖于枯木或密林群居。
食性:主要以各种蛇类为食,也吃蜥蜴、蛙、鼠类、鸟类和甲壳动物。
7.栖息与分布:
蛇雕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森林及其林缘开阔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高空翱翔和盘旋,停飞时多栖息于较开阔地区的枯树顶端枝杈上。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旅鸟分布地:韩国、新加坡。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图4:蛇雕分布图(黄色区域)
8.繁殖: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森林中高树顶端枝杈上。巢由枯枝构成,呈盘状,每窝产卵1枚,卵白色、微具淡红色斑点,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抚养到60天左右才能飞翔。
9.生存情况: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图5:救助蛇雕
10.保护措施:
1. 加强日常管控能力和观察监测:
加强日常的管理监控,防止偷猎,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对于非法偷猎、售卖进行严厉处罚。
2.生态保护:
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动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原有的结构和种群数量。
3.加强法律宣传和科普宣传:
避免人们误购而间接对蛇雕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上卷(非雀形目):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月
[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 [201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