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卓宜,122cc太阳集成游戏2019级生物科学(基地)专业本科生。曾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特等奖、2022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省三等奖、“亿学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及综合能力大赛省一等奖。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以合著作者身份在SCI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现已推免至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卓而不傲,宜而不群”是邓卓宜的座右铭,在他看来,也就是要“追求卓越而不自衿自傲,待人友善而不流于平庸。” 大学四年,他一直努力践行着这句人生格言,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他谦虚谨慎,真诚待人,和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他追求卓越,上下求索,用奋斗换来了去北大继续深造的宝贵机会。
【结缘生物,找准方向】
“大学,其实是一个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的重要阶段。要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来确定发展方向。只有找准了方向,才能激发奋斗的动力。”邓卓宜介绍自己的经历时说道。2019年的夏天,他考入了湖南师大,不过那个时候他对于未来所学专业以及培养规划知之甚少。“所幸的是学校在暑期就开始了入学教育,通过学长学姐的介绍以及上网查找,我了解到学校在部分学科专业开设有基地班。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心中不自觉萌生了去试试的想法。”在谈及为什么最终选择生物学时,邓卓宜说道:“我特别喜欢理性思考、实验论证。而生物学又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在中学时期我便十分享受在生物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中辩证分析、逻辑推理的过程。或许这颗兴趣种子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悄悄埋下的吧。”
正是对于生物学科的热忱,邓卓宜顺利通过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选拔考核,成功转入122cc太阳集成游戏。在老师的教学和学业进程的推进下,邓卓宜开始主动探索专业各项分支中个人感兴趣的方向,由大专业进一步细化为小专业。“在得知大一专业排名后,我对自己有了更为精确的定位,对于专业规划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随后,邓卓宜积极同自己感兴趣方向的专业老师联系,询问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并幸运地进入了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浩教授课题组学习,同时在彭贤锦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主持了一项省级大创项目——《青鱼NLK负调控MAVS介导的IFN信号的分子机制》,并顺利结题。
【矢志不移,高效行动】
“选择自己热爱的领域,然后坚定不移地往深处走,不论结果,要始终如一。”邓卓宜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与刚进大学就大展身手的同学相比,他开始并不十分出色。“基地班里的同学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对于新知识,他们总是可以快速理解,面对复杂的实验操作也总是能迅速上手实操。”面对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自觉天资一般的邓卓宜选择的是迎头赶上。他要求自己每天较其他同学“再多学一点,再多走一步”,他打趣地称自己是“笨鸟先飞”。
为了更好更快速地掌握专业知识,他会提前买好教辅资料,并寻找一些合适的网课资源,提前熟悉课堂内容,对重点难点做好标记。同时,每节课他都尽量坐在前排,以便集中注意力跟进老师的授课思路,做好笔记。课余时间,他也见缝插针地用来学习。回忆起在师大的四年本科时光,邓卓宜感到非常的充实。满满当当的课程、连续不断的实验研究、紧张刺激的专业竞赛等交织在一起,汇集成一张大网,而他则化身巧匠,一天一天将这张大网编织完善。
不论是科研竞赛、学习活动,还是学生工作以及休闲娱乐,邓卓宜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想要做更多的事,想要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实现时间效率的最大化。“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安排很紧凑,因此定时开展实验进程非常困难。为了完成科研课题,我常常需要压缩午休和晚饭的时间,有时还需要将周末甚至是寒暑假的时间挤出来。”邓卓宜还分享道:“实验仪器使用有时比较紧张,需要提前预约。为了确保实验顺利完成,我常常在早上实验室还没开的时候便在门口等候,赶在早课前提前准备好实验耗材。”可以说,他一直过着“时间管理大师式”的生活。
邓卓宜特别擅长把握碎片化时间,尤其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和英语的学习上。为了加强知识的记忆,邓卓宜朝诵夕读,从未懈怠。他几乎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学院收听英语新闻会,以此避开早八高峰期;在路途中记背单词和理论知识;也会在午饭时间观看美剧,放松的同时又训练了听力。对于邓卓宜而言,忙碌是生活的常态。
【拨开迷雾,奔向未来】
在他人眼中,成绩优异、获奖众多的邓卓宜是大神一样的存在,可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的这点成绩不算什么。”邓卓宜坦言,大学期间他也有过迷茫的时候,但因为有老师的指引和同学的帮助,他才能走出低谷,直面各种挑战,一路前行。
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下学期是邓卓宜较为迷茫和困惑的两个学期,大二是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大三则是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两段时间,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朝我涌来,科研、竞赛、面试等等,一时间我不知道从何做起,只想躺平。不过,好在那段时间有来自老师们的鼓励和同学们的陪伴,我才慢慢调整好个人的情绪,重新规划好目标。”谈起老师和同学对于他的影响,邓卓宜分享了日常学习中的一处小细节。每次上完晚课,他从生信实验室2号楼走到学院门口的过程中总会看到肖军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有时他便趁机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学习交流结束后经常到了深夜十一点。“老师们夙兴夜寐,对工作葆有无尽的热情,而我常常因为一点学习小压力就想要放弃,想想都觉得羞愧,所以就更加不敢懈怠。”此外,邓卓宜也感恩自己的指导老师冯浩教授。“冯老师对于实验的规划安排可谓是教练员的排兵布阵,大到实验间的衔接,小到实验器材的准备,皆是合理得当。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也感受良多。自然而然地,在老师们的鼓励和指导下,我的学习任务变得清晰起来,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了。”
而对于同学,邓卓宜则将他们视为“战友”。他常和同学一起整理学习资料,合作备考,互相加油打气,共同度过难熬的期末月。“还记得几个月前为了备战保研夏令营,我和杨静萍同学互相模拟面试,互相英语问答等,这些都为我后来在面试时展现自己给足了底气。”偶尔压力大时,邓卓宜也会趁着晴朗的天气和同学们去操场跑步,又或是一起约饭打卡美食,“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一次尽欢而散的聚餐,让我心头的雾霾一下化为乌有。”
不断挑战自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是邓卓宜大学生活的主基调,像一颗饱满的种子,不断在向内的自我磨砺与向外的自我调节中破土而出,成长为参天大树,收获累累果实。正如他对个人未来的期许一般:“我希望能够继续深造,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领域,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为祖国的生命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