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
植物学
|
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是:1.探讨稻属植物耐非生物逆境的分子与生理机制并克隆其耐逆相关新基因,为水稻耐逆育种与栽培提供支持。2.湖南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尤其是凤仙花属等重要类群的研究,编写《湖南植物志》并建立湖南植物资源信息系统。 |
动物学
|
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1.动物分类与生态学。开展湖南省两栖动物物种鉴定及生态学研究;研究长江中上游地区湖泊阻隔、黑杨砍伐、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因素对鱼类、两栖类多样性的影响。2.野生动物的保育与利用。对国家、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三有”动物开展人工养殖关键技术研究。3.动物分子生态学。主要研究环境风险因子在胚胎发育早期阶段对小鼠心脏等器官发育分子机制的影响,为临床干预环境因子相关出生缺陷的发生奠定基础。 |
生理学
|
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是动物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及分子机制的研究,依托湖南省动物肠道生态与健康国际联合实验室,在动物肠道发育机制及营养干预、动物肠道免疫及营养调控、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及营养调控、动物肠道功能营养调控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明显创新性的重大研究成果。 |
微生物学
|
主要研究领域是微生物天然产物挖掘与利用、鱼类病害及微生态防控、分子病毒学和微生物纳米分子器件制备。在多杀菌素和Bt高效微生物杀虫剂、鱼类新病害防控及鱼类生态养殖、抗肿瘤靶向工程菌、致病微生物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禽流感致病机制和疫苗及其防控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研究特色。在微生物天然产物合成调控网络解析与菌株遗传改良、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与灭活流感疫苗研发等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 |
遗传学
|
主要研究领域是心脏发育遗传学和心血管疾病的分子遗传学与转化医学,研究特色是利用果蝇、斑马鱼、小鼠及细胞系等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揭示心脏发育和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基因调控机制。在心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建立、早期心脏发育的基因调控、成体心脏功能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基因筛查等研究领域有较好的优势。 |
发育生物学
|
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是依托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围绕鱼类远缘杂交等技术形成可育品系的遗传、繁殖机制这个科学问题,重点研究鱼类生殖发育及遗传育种、鱼类重要生物学性状形成机制和鱼类健康养殖。在鱼类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所形成的共性育种技术不但在鱼类遗传育种中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在整个动物杂交育种研究方面也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
细胞生物学
|
本方向主要以模式生物(斑马鱼)、经济鱼类(青鱼等)哺乳类(小鼠)为对象,致力于探索脊椎动物重要分子信号通道在宿主免疫抗病、抗逆及细胞凋亡中的机理:1. 探索病原感染与宿主细胞免疫的关系,阐释重要分子信号通道在硬骨鱼类天然免疫中的机制。 2.探索重要分子信号通道在硬骨鱼类抗逆性(抗低氧、抗重金属胁迫等)中的机制。 3.研究重要分子信号通道在细胞凋亡中的功能机制,探索细胞凋亡与宿主(人类及其他脊椎动物)重大疾病发生的关联。 |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
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足于动物毒素多肽等天然活性肽的优势特色和扎实研究基础,开展多肽资源库和分子库的构建及药物筛选,药物研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2. 蛋白质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疾病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及蛋白质组研究。3.以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进行重要药用蛋白基因的鉴定、功能分析以及转基因工程研究。4. 衰老过程中的蛋白质演化及机理研究,揭示衰老生化的核心生理过程。 |
生物与医药 |
立足于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位点,形成了学科交融、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拥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高水平国家级、省级研究平台,具备阵容雄厚的骨干团队和行业导师队伍,科研经费充足,注重交叉学科的互补,各学科协同发展,形成了本专业领域的特色与优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技术与工程、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工程、合成生物技术与工程和生物信息工程。 |
课程与教学/ |
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结合生物课程与学科特点,研究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生学习心理及教师教学策略,生物学教学设计及教育测量与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等。 |